当张震华声音停止,审讯室陷入寂静。
答案,多少让吴滨有些意外,他之前和高秉阳梁岩他们讨论过很多次,如果命案和车祸有关,如果凶手是为了给朱贵兰报仇,为什么要杀吴翠翠和熊川?
猜过可能间接造成了车祸的发生,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。
朱贵兰若没有碰上熊川和吴翠翠,细细想来,确实不会被李德昌给撞上,李德昌骑摩托车经过也就那十几秒钟的事,而朱贵兰因熊川和吴翠翠的出现,足足耽搁了半个小时。
人生就是一场戏,有时候巧合的能让你感觉到虚假。
如此的话,那么新的问题来了。
张震华是怎么查到的?
听过程,熊川和吴翠翠的行为没有任何人看到,包括李德昌在内,附近也没有监控,古安分局刑侦大队的民警当时都没查到,张震华居然查到了。
这其中的难度,连吴滨都觉得很高,换做他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着手。
“你为什么想着去查除李德昌以外的人?”吴滨问。
这是前置问题。
首先总要有一定依据促使张震华去调查,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认为朱贵兰受到了其他伤害。
张震华:“我只是想知道朱老师身上的钱去哪了,一开始没觉得车祸和其他人有关。
朱老师每次外出都带钱,钱是她外甥女给放的,以备不时之需,但她从没花过。
钱没了,肯定发生了什么事。”
这个解释合理,吴滨继续问:“那……怎么查到的呢?”
张震华摇头一笑:“我查了三年,只要存在一定能查到,很难吗?
你们当时没查到,是因为没有去耗费大量的时间。”
“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。”吴滨追问,“这件事不是时间的问题,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,你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普通人,就算耗费再长时间,也不可能查到熊川和吴翠翠。”
张震华:“谁说没有目击者。”
吴冰一愣:“有目击者?谁?”
张震华:“我不会告诉你是谁,性别、年龄、住址都不会说,牵扯到三条人命,万一他以后遭到报复了怎么办?
不要再问第二遍,我是绝对不可能说的。”
吴滨沉默。
顾虑倒是对,正如同李德昌被杀,这个人确实犯了错,但其实并无主观恶意。
“你出于什么心理杀李德昌?”他问,“李德昌报了警也叫了救护车,至少说明他并没有逃避责任。”
张震华道:“但他还是有责任,道歉是没有用的,若不是醉酒驾驶,朱老师也不会死。
已经杀了熊川和吴翠翠,不差他一个。”
吴滨:“要是没有熊川和吴翠翠呢?只是单纯发生了车祸。”
张震华:“那我不会对李德昌下手。”
吴滨基本明白了张震华的心理,说的简单点:杀疯了。
杀一个是杀,杀两个也是杀,再多第三个,也没什么区别。
反正都是对朱贵兰造成伤害的人,一并解决了。
其实这件事深究起来,还是老人的留守造成的,过于思念孩子了,如果朱贵兰的儿女没有出国能常伴左右,也许一切就不会发生。
当然,熊川和吴翠翠的主观恶意的确存在。
吴翠翠去古安区看望父亲,却没想过朱贵兰也是别人的母亲,真的是自扫门前雪,非常典型的利己主义者。
绝大部分人都是利己主义,但吴翠翠不该去拿钱。
如果吴翠翠不去拿钱,就不会牵动朱贵兰的伤口,朱贵兰不会提前苏醒,李德昌的摩托车也许不会撞上。
世间一切自有因果,发生了就是发生了。
“你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,能用暴力的方式连杀三人,还真不一般。”吴滨看着他道。
张震华笑了笑,说道:“杀人很难,但我身体很差,所以这三年来我一直坚持锻炼健身,效果还不错。
力量有了,精神头也足了,癌细胞没有再爆发,可能朱老师也在保佑我吧,锻炼健身让我又多活了几年。”
又是一个因果。
锻炼对癌症患者是有用的,能提升心肺功能和免疫力,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,这不是猜测,医学证据很充分。
张震华因为要给朱贵兰报仇所以去锻炼健身,因为锻炼健身所以活到了现在,因为活到了现在……所以熊川三人被杀了。
抛开法律来讲,一命换三命挺值的。
但是犯罪对家人的影响很大。
“动手的时候,没考虑孩子吗?”吴滨道。
张震华很洒脱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除了考公,他们有无数职业可以选择,我没必要考虑。”
杀人如果会对孩子造成实质性的伤害,那么他不会去做,只是影响考公的话,他觉得无所谓。
这场审讯会持续很长时间,每一个作案细节都要完整记录。
与此同时,高秉阳不停的分派警员去落实张震华的口供,每一句话都要和现实对上,不能有任何差错。
连环命案的严重性远远高过普通命案,检察院那边必定会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,只要有一丁点错误和争议,卷宗都会被打回来,到时候专案组还需要补充侦查,平白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张震华的妻子已经到了。
得知丈夫杀人,她整个人懵掉,脑子都是空白的,【涉嫌故意杀人】六个字像毒针一样,扎的她耳膜嗡嗡作响。
等她稍作冷静,警员开始询问,以确定张震华口供真假。
没有出入。
五年前到三年前之间,张震华的确经常去见一个叫朱贵兰的小学教师,妻子问过原因,但张震华并没有提跳河未遂的事情,只说和朱贵兰比较投缘,在治病和人生上给了他很多启发。
妻子并未追问,只要丈夫心态好身体恢复的好,平时经常去见一个老太太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健身锻炼是从朱贵兰去世后半年开始的,办了健身卡风雨无阻,妻子能明显看出丈夫身体和精神的变化,自然喜闻乐见。
有警员致电健身房落实,无误。
除了这件事,二手车行那边也要落实。
“我去。”
韩凌自告奋勇,带着童峰离开市局赶往南洋二手车行,见到了车行的老板。
老板是外地人,操着一口浓郁的东北口音。
东北本地车源紧缺且车价偏高,江原省的二手批发价有优势,因此吸引了不少东北的从业者来江原。
双方闲谈的时候老板聊起这件事,整个青昌算起来,估计得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二手车商来自东北,占据很大比例。
不过最大的二手车行还是本地人,毕竟本地人有着天然优势,做生意,人际关系很重要。
“没错,丢过一辆面包车,就这几个月事。”老板回答。
韩凌:“没报警吗?”
老板笑了,摆手道:“报什么警啊,也就值个几千块,算了无所谓。”
是真的无所谓还是不想得罪人,只有老板自己清楚。
当前年代,二手车市场处在野蛮生长的时期,政策不完善现金交易多,这会让车行的老板变成信息枢纽。
南洋二手车行规模不小。
能在青昌把二手车行做起来,绝对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人,注定和三教九流打交道,关系网会编织的很大。
银行和信贷机构,车管所,交警,各大修理厂,甚至某些涉嫌犯罪的“黄牛”等等,每一条线都得有熟人。
因此平时有点损失老板不会在意,就当种善因得善果了,真要是经常报警,会得罪很多光脚的愣头青。
光脚的可不怕穿鞋的,冷不丁阴你一下,损失会更大。
这才是真正的“大混子”,熊川那样的根本没法比。
既然来了韩凌没有着急走,和老板在面包车的停靠区逛了逛,交流偷车难度。
十年前撬门溜锁可以,十年后就有门槛了,不可能砸破玻璃扯出两根电线一搭火,车就能开走,那是电影里演的,现实没这么容易。
虽说张震华偷的面包车年代久远,但车行老板应该会考虑防盗问题,加装防护。
“专业啊哥们。”老板不禁对韩凌刮目相看,刚才因为年龄问题还没怎么重视,“想偷我的车啊,你得有专业的编程器和诊断电脑,能读写芯片才行,普通小毛贼怕是办不到。”
离开二手车行,韩凌给专案组打电话汇报,偷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。
高秉阳很重视,马上安排懂相关技术的警员去调查,保证证据链和口供更为扎实。
返回市局,韩凌单独找到冯耀和季伯伟,提出想去医院看一看,包括健身房以及张震华的同事。
“你怀疑什么?”冯耀相信韩凌的能力,精益求精当然最好。
韩凌:“倒不是怀疑,那偏移的一刀需要很大的力量,我想去确定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,通过锻炼健身能否捅出那一刀。
这边正常审正常查就行,我和童峰很快就回来。”
冯耀同意:“行,你去吧,发现问题及时汇报……呃,你按自己的节奏来,尽量不要擅自行动,特殊情况除外。”
他对韩凌的要求和别人不一样。
韩凌:“好。”
……
ps:第二章在晚上
我不是天才刑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