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海阁小说 > 我不是天才刑警 > 第162章 指向性线索出现,审讯张震华
  上午八点。

  张震华家。

  青昌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是全市最专业的法医痕检队伍,在当前监控网络尚未完善、传统刑侦手段仍占主流的年代,办案人员对物证的极致挖掘便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市局的法医,能通过腐烂的创口形态精准重建作案瞬间的发力角度,能用硅藻检验让沉尸的江河开口说话,市局的痕检,能利用不到一毫米的刮擦痕迹反推凶器的锻造工艺,能从不足半枚的残缺脚印里解读嫌疑人的步行姿态。

  在刑事技术上,市局要显著强于各分局,并引领着全市刑侦技术的发展方向。

  比如高秉阳之前和韩凌提到的微量物证比对体系,青昌市局这方面的检验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能排得上号。

  一根衣物纤维的染料批次,点点灰尘的矿物成分等等,都能成为串联案件的隐形线索。

  这种让物证开口说话的硬核能力,已然让刑事技术大队成为青昌刑侦领域的尖刀队伍。

  此刻,这把尖刀已经来到了张震华的家,同时来的还有刑侦支队一大队的四名优秀民警。

  两个分局,都没有参与此次调查行动。

  “例行调查,您丈夫牵扯到一起命案之中,请配合。”

  刑事技术大队的队长段京明亲自到了,在和张震华的妻子说明情况后,出示搜查令,马上命令下属搜查房间的每个角落。

  此刻的他,正站在门口的鞋柜旁。

  “请问家里的储藏室在哪?”有痕检人员询问。

  “在……在负一楼,门口写着302的牌子。”张震华妻子有点发蒙,下意识回答。

  命案两个字,让她的思维处在半混乱状态。

  “麻烦提供下钥匙。”

  “好……好的。”

  警员散开,张震华妻子就站在客厅,茫然无措的看着警察井然有序的对家里进行【扫荡】。

  孩子已经上学去了,家里只有她一个人。

  专案组考虑到了中学上学的时间,踩点过来的,以免给高中生心里留下不好的记忆。

  “您好,谁死了啊?”反应过来的女人这才想起询问。

  有警员回答:“不方便讲,打扰了,您可以先坐着休息,不会耽误太长时间的。”

  入户玄关,段京明用戴手套的手拿来一双鞋,问道:“这是张震华昨晚穿的鞋吗?”

  女人看了一眼,点头:“对。”

  段京明:“确定吗?”

  女人:“确定,他回来的时候我刚好上厕所,看到他换鞋了,他就那三双鞋。”

  段京明:“另一双在家里的是黑色旅游鞋?”

  女人:“对。”

  段京明回头:“把另一双鞋也带回去!”

  警员:“是!”

  两双鞋装进了证物袋,而后就是张震华的衣服。

  “昨晚张震华回来的时候,衣服还是走时候那身衣服?”段京明继续询问。

  女人有问必答不敢隐瞒:“是的。”

  段京明:“哪一件?穿走了吗?”

  “稍等。”女人去了卧室,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外套,“没穿走,在这呢。”

  看来昨晚张震华被带走的时候,把衣服和鞋都换了,可能是巧合,可能潜意识没敢穿。

  段京明接过打量,肉眼暂时没发现血迹。

  昨晚,古安分局的韩凌和童峰上门的时候,不知确定过没有。

  韩凌并没有去确定,因为如果张震华身上有血迹的话,不可能逃过设卡民警的盘查,至少肉眼上看不到。

  他只需带走张震华即可,当时张震华的嫌疑还没有那么大,后续的工作自有专案指挥中心安排,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。

  另一方面,虽说心脏是高压泵血器官,刀捅进心脏后鲜血很有可能呈喷射状态,尤其是心室被刺破时,血液伴随心脏搏动高压喷射,最长可达几十厘米。

  但此案凶手使用的凶器是刀刃纤薄的西厨主刀,刀刃纤薄是为了保证切丝切片的精细操作,这种刀刺入心脏后,心肌肌肉会发生强烈的条件反射性收缩,紧紧裹住刀身。

  哪怕刀被拔出了,收缩的创口也可能产生暂时闭合,就好像一扇门自动关闭,这种情况血液就不会喷溅,而是涌出缓慢流淌。

  从尸检报告看,三名受害者的死亡现场都是这种情况。

  但该查还是要查,万一有细微血迹沾染,放弃调查便是专案组的重大失误。

  书房有多个抽屉上锁,找了半天没发现钥匙,侦查员去问张震华妻子,对方说不知道,于是他们选择了直接破锁。

  抽屉很乱,杂物居多,当侦查员拉开最后一个抽屉,相册和同学录映入眼帘。

  打开同学录,里面是初中和高中时期的,透露着年代气息,非常久远了。

  侦查员一页一页的迅速翻看,而后拿起相册。

  相册大部分也是初中和高中时期的,最后来自婚后,有妻子和孩子的照片。

  将相册放回去,侦查员继续往下翻,最终拿出一个信封。

  打开信封将里面的东西抽出来,侦查员的目光当即一凝。

  还是照片,照片显示的是建筑工地,里面的人物正是李德昌无疑。

  不是正面拍摄,从角度看显然来自跟踪偷拍。

  李德昌照片的出现,代表张震华的作案嫌疑骤然来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,就差证据和口供了。

  侦查员拿着照片走了出来。

  “段队。”

  段京明凑近看了看照片,神色立即严肃起来:“继续搜吧,我给高支打个电话。”

  楼下,储藏室和电动车旁都有警员在忙碌,痕检已经把电动车仔仔细细查了一遍,没有任何发现,于是拿出鲁米诺试剂开始喷洒。

  从车头到车把手,从踏板到座位下的储物箱,全都覆盖在内。

  瞬息之间,储物箱有荧光乍现,痕检当即精神起来,拿出低照度相机多角度记录荧光位置、形状以及强度。

  “擦拭状血迹。”该痕检对同事说道。

  同事点头表示认可。

  擦拭状血迹是血迹形态的一种,是带血物体接触其他物体形成,状态不规则,边缘模糊。

  从方向和力度看,非常混乱。

  猜测,张震华应该把凶器放在了里面。

  不过荧光的反应微弱分散,代表血迹极少,少到肉眼可能看不到,推断张震华应该清洗过。

  案发现场附近就是河边,距离几十米,具备现场清洗的条件。

  当然,试剂检测只能证明血迹存在,却无法证明血迹是人血,需要回市局结合其他检测进行确认。

  “向段队汇报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他们没有去讨论张震华为什么要把凶器带回来,其实扔掉最好,或者连同面包车一起烧掉。

  还有袭击受害者的棍棒,也可以烧掉。

  那是侦查员的活,痕检只需完成勘察工作即可。

  杀人者精神高度紧绷,心理状态也不稳定,慌乱仓促之下做出什么行为都可以理解。

  现实,本就没有那么多逻辑可言。

  一条条信息传达到专案指挥中心,高秉阳决定马上提审张震华。

  这是第一次审讯。

  专案组其他人也知道了在张震华家的发现,仅凭照片和电动车内的血迹,足以说明此人有着重大杀人嫌疑。

  破案的曙光已经到了眼前。

  “凶器就在电动车里?当时派出所的同事如果进行搜查,岂不是当场就给摁倒了。”

  ……

  “要查的人那么多,谁能知道张震华是本案嫌疑人。”

  ……

  “也对,但是他把凶器带回来干什么?扔掉烧掉不都行吗?”

  ……

  “你是上帝视角,在上帝视角下,每一起命案都有更完美的处理方式,但凶手最终都留下了痕迹,这就是现实。”

  审讯室。

  负责审讯的还是吴滨,此时张震华已经戴上了手铐。

  审讯开始之前,高秉阳先走了进来,自我介绍道:“我是青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高秉阳,张震华,自己做了什么自己清楚吧?我先给你个机会,李德昌是怎么死的?”

  张震华没有对李德昌的死表现吃惊,低着头不说话。

  “一分钟时间考虑。”高秉阳道,“一分钟后我可就走了,你的案子很严重,实话说,坦白也从宽不了,但是,要敢作敢当啊,留一个【还算条汉子】的谈资,别惹人鄙夷。”

  张震华不说话。

  高秉阳也不说话了,看表等待时间。

  一分钟后,高秉阳扭头就走,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嫌疑人有很多,在他看来没有任何意义,白白吃苦头罢了。

  被审讯的日子可不好过,吃不好睡不好,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,很容易精神崩溃,真不如直接去看守所、监狱待着舒服,至少心中坦然。

  那些逃亡多年最终选择自首的通缉犯,就是这种心理,每日的压力太大,和失去自由相比,孤独恐惧更为可怕,它会逐渐压垮心理,导致精神出现问题。

  自首是解脱。

  “你准备一个字都不说?昨天晚上不是挺健谈的么。”审讯开始,吴滨背靠椅子看着张震华。

  仓促之下的作案破绽太多,人刚死警察就上门,黄金破案期抓的很及时,一切痕迹都还在。

  “不知道我们掌握了什么是吧?”吴滨继续开口,“那我简单说一下吧,你抽屉里的李德昌照片,电动车内的血迹,昨晚穿的鞋,够了吗?这只是初步调查,未来你会更绝望,还是别浪费时间了。”

  张震华抬头。

  双方对视,吴滨再次说道:“时间拖得越久,我们的调查就越全面,不排除多次询问你妻子孩子的可能,你想看到这些吗?

  今天搜查你家的时候,我们已经避开你孩子的上学时间,充分考虑到了对孩子心理的影响,很人性化了吧。”

  这番话并非威胁,走访嫌疑人家属本就是正常的查案流程。

  父亲变成杀人犯,若孩子未成年,根据规定,警方可以人文关怀仅通知妻子,至于孩子那边,可以由嫌疑人妻子自己决定,避免对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冲击。

  至少,可以等十八岁高考结束。 我不是天才刑警